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奖状贴满墙,现在都不贴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转眼间,这学期又结束了。这几天,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考试成绩的公布,奖状的发放,然后开开心心过大年。说到奖状,大数多农村的70、80后最记忆犹新,那个年代,要是自家孩子得了奖状,家长一定会高兴许久,见了亲戚朋友面,也会得意洋洋。当学生把奖状拿回家的时候,家长都会慎重其事地将它贴在屋里最显眼的一面墙上。那个时候,虽然只是一纸奖状,但却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不是想得就能得的,是经过学校和老师精心评价得出的结果,能得奖状,说明各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

80年代的农村,物质还不是非常富足,奖励优秀学生,除了精神奖励,最大的物质奖励就是发一张奖状。记得那个时候,每逢期末考试,家长都会鼓励孩子说,许下如果得了奖状,就给你买新衣,买玩具等承诺,也激发着孩子们努力学习。以前农家最值得炫耀的就是满墙都贴着自家孩子的奖状,很多家长把它当成了自家的“光荣墙”,来了亲友或客人,也会第一时间将目光停留在“光荣墙上”,听到别人的夸赞或羡慕,心里也是非常自豪的。

时过境迁,最近几年,走进许多有孩子念书的农村家庭,发现各家墙上贴的奖状越来越少了,有的甚至一张都没看见贴。是学生没得奖状吗?显然不是。我随便问了村里的几位家长,为啥现在都不将孩子的奖状放家里贴起来,没想到都是一个声音回答,得个奖状有啥稀奇的,没啥好贴的。为什么现在有如此大的反差,结合我自己的孩子,总结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给学生发奖状,再不是“最佳”、“最好”、“最优”的象征。上学期期末,我随孩子一起去镇上小学参加期末总结暨家长会。终于等到老师发奖状的环节,老师每发一张奖状,都要求家长鼓掌一次以示鼓励,全班54名学生,我记得自己的掌声就没有停下来,不止鼓掌54次。全班学生,基本学生人人都有奖状,有的甚至得了两三张。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得奖状,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作为家长却激动不起来。“物以稀为贵”,奖状也一样,人人都有,就不稀奇了。

二是物质丰富了,小小奖状再满足不了家长的虚荣心理。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一张奖状可以被人当成精神食粮,可以高兴得睡不着觉。现在的家长,不再关心孩子得奖状与否,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多少名,在年级排名情况,所以就忽视了奖状的存在。作为家长来说,孩子得奖状固然高兴,但是如果孩子考个高分,考进年级前几名,即使不发奖状心里也是高兴的。

三是奖状被其它奖品所替代。过去物质奖励基本上以一纸奖状为主,如今各种制作精美的荣誉证书、奖牌、甚至奖杯代替了纸质奖状,不再适合贴起来,更适合长期收藏珍藏。

四是如今农村都是新式楼房,贴上奖状反而不美观。在七八十年代,农村大多数还是土砖屋,很多贫困家庭连墙面都没有刷白,孩子得奖状回来,家长乐意将那金灿灿的奖状贴在墙上,不仅代表着荣誉,还能美化家里,成了一道好看的风景。如今,漂亮的墙面,奖状贴起来,倒显得不搭配。所以,孩子得奖状,大多家长只看一眼,然后放一边或者搁抽屉里保存起来。

写在最后:虽然时代变迁,城乡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但是不管如何变化,一些传统的有意义的东西还是不能抛下。比如奖状,颁发的初心是为了鼓励孩子,奖励先进,鼓励后进,切不可与太多的功利夹杂在一起,还是要回归初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说到这里。鄂东农村娃,地道农村人,闲来喜欢侃农村事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