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播放量超过一千万的视频,让无数网友们感受到了“来自海淀的暴击”。
起因是一老外在人大附中门前随机采访中学生,测试人大附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第一个女生名叫Natalie,英语已经十分流利,但她依旧只给自己的英语水平打了五分
第二位被采访的学生给自己打了6分
第三位被采访者,真的不是美国人的孩子抱错了吗???
最后一名被采访的男生,最近托福考了25分(文末有完整视频)
看到这里,网友直言:这水平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
其实说起来,这段采访放在人大附中一点都不奇怪。
毕竟人大附中可以说是北京最牛中学,考入难度简直媲美考清华。
每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学典礼长达40多分钟的获奖表彰。
所有被表彰的人拿着自己的奖牌奖杯证书一块站到主席台上,主持人一个一个念。
先从国际的奖项开始,然后国内,然后省级。
事实上一般省级及以下的小奖都直接忽略,因为真的念不完。
奖项的内容除了最常见的是五大学科竞赛获奖,还有各种小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比赛、艺术特长、学生活动……根本不够发。
曾经在一个语音聊天软件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ElonMusk和一个中国工程师登上了火星,火星人问:你们是哪里来的人?Elon:我是地球人。中国工程师:我是人大附的。
虽然是笑话,但也反应出人大附中的学生有多优秀。
事实上,很多熟知的名人都是人大附中毕业的。
比如曾子墨和雪村。
没错,就是那个“翠花上酸菜”的雪村。
除了这两位还有ofo创始人兼CEO戴威。
当年有一个人大附的任课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说了一句“戴威以后能当CEO”
没想到,十年之后,ofo真的红遍大江南北。
时至今日,在同学聚会上,各种高中同学都会提起当年那位老师的“神预言”。
另外章泽天的前男友梁植也是人大附中毕业,然后考了清华。
还有前些天在“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上,引来无数人疯狂打call的主持人邹韵,也是毕业于人大附中。
她那一口流利的英文,就是人大附中老师打下的基础,当时她还参加了希望英语大赛。
像邹韵这样从人大附中,走到各行各业成为精英,对于人大附中的学生们来说,只是一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求学之路了。
否则,老师们就会说“今天不努力,长大上隔壁”。
人大附中的隔壁,是中国人民大学。
说起来,人大附中虽然挂名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区也离得很近,其实受人大的影响其实不算很大。
人大附中建校于年,建校史也算不上北京最长的,早期的历史也算不上最辉煌。
甚至比不过北京四中。
人大附中之所以能崛起,和一个人有很大关系。
她就是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北京教育终生成就奖的刘彭芝。
刘彭芝年调入人大附中,任数学教师,班主任。年开始接手数学实验班,年任人大附中副校长,年06月任人大附中校长。
那时候,北京的高中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初中部,有初中部的,对初中教学也不够重视。
刘彭芝到任后,联合北京市华罗庚学校,搞了一次“迎春杯”少儿智商海选。
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生源筛选。
那时候每年有五千名小学生参加统考,但人大附中只对外招生两个班,一个班只有60人。
现在看来,“迎春杯”选拔智商这事确实有待商榷。
不过在当时,刘校长也不仅仅是选拔学生,她还给了所有参加迎春杯学生一个承诺:
免费+免试、请最好老师只教一个班、校长亲自接待参观学校等等。
这种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不仅让本校学生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资源,也激励了没有入选的学生。
据当时记者报道,那一年,落选的学生,大都考入了市重点中学,近一半名列前茅。
这也证明了刘彭芝的一个判断:即使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农村学生,只要能有好老师教,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也是可以考上重点的。
除了成绩之外,人大附中还致力于解决“均衡教育”、“教育公平”、“教育平权”问题。
年,人大附中发起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将优秀的教师送到了许多偏远地区。
如果只是单向输出,很快就会被“掏空”。
所以,在刘彭芝的带领下,人大附中一手抓薄弱校帮扶,一手抓本校干部、教师的培养,保证输血和造血并举。
年1月,已辐射全国31个省区市,有所加盟学校,注册教师和学生近92万,建成了6万多课时的教学资源,成为覆盖全国的公益信息网络平台。
刘彭芝说:有的帮扶是扶起来以后送一程,有的帮扶是帮着帮着就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还有的是其他区县教委主动来结盟人大附中的。
年,人大附中先后获得了两个奖:全国教育教学改革一等奖、国务院扶贫办颁发的“全国先进扶贫集体”——后一个奖,是中学界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人大附中届的一个校友曾这样评说自己的母校:
当年种下了改变的种子,过一些年,种子就会成批结果,再过一些年,这些果实又会成为更多的种子。
所以,再回看这段视频,学生们能把英语说得如同nativespeaker一样,也并不奇怪。
或者说,每个人都可以说的这么流利。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教育全面覆盖的今天,很多时候,不是环境不公平,不是学习无用,而是你无用。
我们或许没有读过人大附中,或许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剧本,登上我们并不想要的舞台。
但是别忘了,不能选择,但可以改变。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英美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因为相比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得多。而在中国,只要够努力,孩子依然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还是那句老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要在该奋斗的年华选择安逸与逃避。
你现在吃的苦,是你看世界的光,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正如人大附中的校训一样:崇德、博学、创新、求实。
无论在哪里,那些成长的磨砺、奋斗的汗水,都将化作未来的底气和格局,成为向上攀爬的阶梯。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