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m.39.net/news/a_6169066.html
佛在涅槃前,阿难尊者曾向佛陀请教,第一:佛在世时大家依佛为住,佛灭度后依何为住?第二:佛在世时大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当以何为师?佛说:“我灭度后当依四念处为住,以戒为师。”由此可知戒律之于后世学佛者如何重要了。
戒分为出家戒和在家戒,其中居士在家戒共有四种:三皈依戒、五戒、八关戒斋和菩萨戒。
什么是“戒”?
“戒”是指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定和行为,意为“惯行”。
“戒”也有清凉的意思,众生的身、口、意三业有如炎火,焚烧行人,戒能消焚熄炎,使行人清凉。因此,“戒”能息恶、能生慧、能出离三漏,解脱生死,得大果报。
修习佛法必须要持戒,在家居士可以受持的戒共有四种:三皈依戒、五戒、八关戒斋和菩萨戒。
01.三皈依戒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据佛法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唯有佛、法、僧三宝才能做众生的依怙。
三皈依戒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皈依佛,尽形寿不归依天魔外道。
第二、皈依法,尽形寿不归依外道邪说。
第三、皈依僧,尽形寿不归依外道徒众。
三皈依仪式:受戒皈依者在引礼师的带领下请出传授“三皈依”的法师,然后分别进行开导、请圣、忏悔、受皈、发愿、劝嘱、回向等各种仪式。“三皈依”仪式后,皈依者获得法名和皈依证书,才算是真正迈入佛门。
皈依者的行持:
1.亲近善知识;2.听闻正法;3.依教奉行;4.护持与供养。
02.五戒五戒是戒律的基础。一切在家的佛教徒都要接受五戒,遂又称为“在家戒”,即“居士戒”。
五戒基本内容:
1.不杀生:蓄意用种种方法使众生命断,称为杀生。凡是自己杀,教人杀,遣派人家去杀,此三种杀法,都等于自己杀。
2.不偷盗:起盗心,不与而取就是偷。
3.不邪淫:除夫妻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承认的男女关系,都称邪淫。
4.不妄语:不讲故意欺骗人的话或采取欺骗人的行为。
5.不饮酒:不可以饮用醉人的饮料
受持五戒的好处与功德:
1.持好五戒者,内心会感到清凉,感到安稳,问心无愧。
2.持好五戒者品德高尚,所求所愿皆为正当,因此都易得到。
3.持戒者受善人眷顾,不生事端,远离灾难恐怖。
4.持戒者,贪、瞋、痴等烦恼少,修禅定就比较易有成就。
5.唯有持戒清净者才能证悟圣果。
03.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生活的特点,所以制定在家人的出家戒,即八关斋戒。
“八关”指的是学佛之人所要克服的八个难题,也是八条戒律。“斋”指的是“过午不食”。
“八关戒斋”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增加三戒:
1.不着香华发蔓,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但若是因恭敬佛陀、表达赞美而歌舞,则不算犯戒。
2.不睡、坐卧高广大床。床也包括一般的坐具,如板凳、坐垫等。
3.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生病或经过劳累需要进食,则可以酌情开戒。
八关斋戒也可以在佛前自受,就是将《受八关斋戒法》一文至诚读诵一遍,即算受戒。已受菩萨戒的居士,按《居士菩萨戒》规定,每月六斋日(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应受八关斋戒。六斋日中,假若有事,可提前或移后。
八关斋戒一次要持守多长时间呢?
八关斋戒的一般时间为一整天,日出前受戒,至第二日明相出,但也可以依据个人不同机缘灵活调整。若初次受戒或意念尚不坚定,可以短至半日。若已长久修习或心念坚定,则可多至数日乃至百日。
受持八关斋戒功德:
1.保持心念平静安详,忏罪、消灾、增褔、增慧。
2.《阿含经》中提到:“受持八关斋戒,可以获得漏尽通,入于涅槃城;若求生四圣法界,也可随愿而成。”
04.菩萨戒《梵网经》说,菩萨戒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所以菩萨戒被视为成佛的种子和修行的大道。
在家菩萨所受持的六重二十八轻戒,出自于昙无谶所翻译的《优婆塞戒经》,包括:
六重戒:
1.杀戒;2.盗戒;3.大妄语戒;
4.邪淫戒;5.酤酒戒;6.说四众过戒。
二十八轻戒:
1.不供养父母师长戒;2.耽乐饮酒戒;3.不瞻病苦戒;4.见乞不与戒;5.不承迎礼拜尊长戒;6.见他毁戒心生憍慢戒;7.不持六斋戒;8.不往听法戒;9.受僧用物戒;10.饮有虫水戒;11.险难独行戒;12.独宿尼寺戒;13.为财打人戒;14.以残食施四众戒;
15.畜猫狸戒;16.畜兽不净施戒;17.不畜三衣钵杖戒;18.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19.贩卖斗秤不平戒;20.非处非时行欲戒;21.商贾不输官税戒;22.犯国制戒;23.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24.僧不听辄自说法戒;25.在五众前行戒;26.僧食不公分戒;27.养蚕戒;28.行路见病舍去戒。
受菩萨戒必须注意事项:
1.受菩萨戒后,戒本莫忘失,衣袍要随身携带。戒本是法宝,衣袍是福田,做佛事拜佛要搭衣穿袍。
2.要念诵戒本,半月诵戒,初一、十五读诵戒本,有违犯者要忏悔。
3.要记住念佛第一,念阿弥陀佛是修清净心,行住坐卧不离佛号。4.要发心弘法利生,护持正法的三宝道场。出钱、出力、做各项服务都是护法行为,都有殊胜的功德,要尽力去做。还要以种种善巧方便随缘救度一切有缘众生,不要自私自利,更不要有怨言、有畏心
5.学佛之人不要闭门自守,要给社会大众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能消极保守,除了念佛外,要广做善事,做为社会为人民为大众有利的事业。6.菩萨戒前面的六重戒一定不要去犯。其它的二十八条轻戒是可以忏悔的,如若不慎犯戒,可以通过真心忏悔而去除罪过的。受菩萨戒有五种利益:
1.常得十方诸佛愍念守护;
2.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3.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
4.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5.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佛灭度后,佛子以戒为师。戒为佛制,尊重戒律,即是尊重佛陀。凡为佛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都须尊重戒律,这是佛制的根本精神。学佛者唯有以戒为师,才能自己持戒,同时也能够协助他人持戒,与保护他人持戒。
在家居士不能时时受到高僧法师指点和监督,更应该虔心全意持守戒律。否则,假使多数人散漫度日,不仅自己荒废修行,也给其他持戒者带来不利影响,修养身心、聚集功德那更是难上加难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